• 2013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农村土地制度专题 主持人:罗必良
    • 产权强度与农民的土地权益:一个引论

      2013(5):1-6.

      摘要 (1621) HTML (0) PDF 411.29 K (2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产权制度是一种基础性的经济制度,但产权的不同形成方式隐含着不同的强度。产权强度决定着产权实施,是政府代理下的国家法律赋权、社会规范与产权主体行为能力的函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重点在于改善法律赋权的非歧视性、农民行为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对农民权益的认同与尊重。

    • 产权强度、资源禀赋与征地满意度——基于全国273个被征地农户的抽样问卷调查

      2013(5):7-15.

      摘要 (1378) HTML (0) PDF 1.05 M (23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产权强度的理论框架,结合农户资源禀赋特征,采用Ordered Probit概率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揭示其政策含义。研究表明:产权强度各维度和农户资源禀赋对农地征收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其中,赋权方面,农户排他权认知与法律赋权的偏离降低了征地满意度;实施方面,农户的处置与交易能力提高了征地满意度。得出结论:降低农户对土地权益认知与法律赋权之间的偏离程度,能够改善征地满意度;避免法律歧视的土地赋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鼓励农地的流转集中,缓解农地的细碎化,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能够对土地征收形成有效制衡。提出土地征收及其补偿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福利保障功能及其替代问题,而是隐含着农民对土地财产权利的诉求,应强化农民的土地赋权。

    • 农户土地产权行为能力的测度与比较分析——基于全国26省(市)农户的调查

      2013(5):16-22.

      摘要 (1372) HTML (0) PDF 1.01 M (23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户的行为能力是土地产权实施的重要方面。以行为能力理论为基础,采用全国26省(市)农户调查的数据,构建了一个由3类能力与5类农户组成的“3×5”的分析模型,测度和分析不同农户在土地产权实施中行为能力。基于行为能力的测度量表与农户问卷数据分析表明:5类农户表现出不同的产权行为能力强度和结构性差异,中间户与偏非农户的土地产权行为能力表现出相对强势的特征,而纯农户、纯非农户与偏农户表现出相对弱势的特征,其中纯农户的土地产权行为能力最弱。并分析了成因,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农户的选择性干预的政策建议。

    • 产权认知、行为能力与农地流转签约行为——基于全国890 个农户的抽样调查

      2013(5):23-28.

      摘要 (1442) HTML (0) PDF 1.00 M (2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Logistic模型对全国890个样本农户的调查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户的农地产权认知、行为能力、禀赋特征及农地流转特征对签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对农地排他权的认知、农户的交易能力、非农就业及农地流转的对象与方式会对农户的签约行为产生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法律上赋予农户稳定的地权;从法律上进一步界定农户对土地的产权,并对其他群体的行为进行规范和限制;加强对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宣传与解释,帮助农户更好地理解国家法律和政策来保护自身的权益;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来促进农地流转的契约化和规范化,进而保障务工农民的权益。

    • >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土地流转专题 主持人:李长健
    • 社会管理创新与农村土地流转——以《土地管理法》修订为中心

      2013(5):29-37.

      摘要 (1561) HTML (0) PDF 1.05 M (2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适时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要求,是我国《土地管理法》3次修订的内在动因。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正在进行的第四次修订有了更多的时代要求。农村土地流转作为土地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整个社会转型和管理创新的背景下,需要实现法理、管理和制度机制层面的创新发展。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强化土地流转的机制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努力构建体系化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的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组织化流转制度。在立法及流转实践中,要注意土地流转风险防范、土地发展利益保护及流转“六个度”的把握,促进土地管理法的进一步完善。

    • 工商企业租赁与使用农户“家庭承包地”的法律对策研究

      2013(5):38-45.

      摘要 (1296) HTML (0) PDF 1.04 M (22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工商业资本下乡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且“工商业资本大量进入农业是‘双刃剑’”,社会各界反响强烈。目前只有政策上作了较为原则的规定,政策缺乏刚性和强制效力。必须依靠法律手段,运用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和通过健全的农地租赁法律制度来全面调整和规范,才能使工商企业租赁与使用农户“家庭承包地”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法能依、违法必究。在较为全面系统分析现行政策和相关法律内容、出租之法律规范梳理和运行机理、存在的法律问题等基础上,提出了从界定各类涉农主体资格、明确准入门槛条件、建立审核批准制度、完善“非粮化”与“非农化”的法律约束机制、健全租赁合同的解除机制、加强专项立法等6个方面来规范工商企业租赁与使用农户“家庭承包地”的法律对策建议。

    • 新时期农地流转创新模式与市场运行保障机制

      2013(5):46-54.

      摘要 (1259) HTML (0) PDF 1.05 M (2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促进农地流转、维护农民地权的政策导向明确,但适应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有序流转需要理性的抉策。农地流转市场培育需要政策扶持,其良性运行需要法制保障。鉴于相关立法设计同农地流转政策目标与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在深化土地改革的新时期,农地流转具有多样性,其实践创新模式应纳入立法规制的范畴。引导农民自主规范流转土地,施以多元化的积极扶持,重在解除其顾虑及法律障碍。基于实践分析与市场秩序的考量,要在法制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保障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予以法律规制到位。

    • 现代农业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基于豫中L市涉农企业参与农地流转的调查

      2013(5):55-60.

      摘要 (1547) HTML (0) PDF 1.01 M (2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不可逆转和必经的历史进程。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土地与资本的结合不可避免。当前各地通过涉农企业发展现代农业,农地流转是关键,也是矛盾的焦点。伴随资本下乡,乡村社会容易形成资本和基层权力的利益链,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为各取所需所采取的某些行为,严重侵害了农民的财富保障安全和财富增值权益。从根本上来看,农民权益受损的关键是保障机制的缺失。为此,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形成农民利益保护的长效机制;以社会化服务为基础,形成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机制;以基层民主为主导,形成维护农民利益的保障机制。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业经济
    •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来自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的数据

      2013(5):61-67.

      摘要 (1415) HTML (0) PDF 1.04 M (3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采用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的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面积对大规模地块的影响要大于小规模地块,马铃薯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使大规模地块的技术效率比小规模地块受到更多限制;劳动时间对种植面积的影响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化肥使用量只有在达到最低规模后才开始发挥正向影响。土壤质量、性别和年龄的平方项对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教育水平和种植经验的影响却不显著。由此,提出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效率的建议:一是根据技术水平和要素资源合理选择适当规模的地块进行种植;二是农户应加大对规模较大地块的畜力、劳动时间和化肥的投入,以尽可能提高大规模地块的生产技术效率;三是不断改良地块土壤质量,加强农户的种植技能培训。

    • 信任、关系承诺对信息共享及联盟绩效实证分析——基于“公司+农户”的农户视角

      2013(5):68-73.

      摘要 (1518) HTML (0) PDF 1.02 M (2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信任、关系承诺、信息共享与联盟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广东省和海南省462户农户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公司+农户”伙伴间信任、关系承诺、信息共享与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信任对关系承诺、信息共享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承诺对信息共享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共享对联盟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农业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重视与农户建立高水平的信任与关系承诺,而且要善于与农户进行信息共享来提高企业绩效。

    • 气候变化背景下湖北省稻谷产量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78个县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2013(5):74-78.

      摘要 (1341) HTML (0) PDF 1.01 M (2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1990-2009年湖北省78个县市与稻谷相关的生产数据和气候数据,运用经济-气候模型分析了包括气候因子在内的各个因素对湖北省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稻谷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气温和降水,平均气温与降水变化对湖北省稻谷产量均有着显著负向的影响,平均日照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他投入要素对稻谷产量具有正向影响,影响大小依次为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机械总动力,技术进步也具有显著正向的作用。提出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增强农业基础设施、采用金融创新产品等路径以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政策建议。

    • 湖北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比较及驱动因素分析

      2013(5):79-85.

      摘要 (1458) HTML (0) PDF 1.02 M (2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农地利用、稻田、牲畜养殖三方面17类碳源,测算了湖北省全省1995-2011年及其16个地市(州)2010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并展开时空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LMDI模型对湖北省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湖北省全省2011年农业碳排放量达到1 544.90万t,较1995年(1 443.56万t)增加了7.02%,年均递增0.43%,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的3个阶段变化特征;地市(州)间区域差异明显。根据碳排放的比重差异,将16个地市(州)划分为稻田主导型、农地利用主导型、牲畜养殖主导型、复合因素主导型4种类型;与1995年相比,效率、劳动力、结构因素分别实现了94.13%、41.23%和8.67%的农业碳减排,而经济因素则引发了151.05%的碳增量。

    • 水果种植者鲜果流通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4省(市)21县560个柑橘种植者的调查

      2013(5):86-92.

      摘要 (1244) HTML (0) PDF 1.05 M (2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柑橘产品为例,利用对全国4省(市)21县560个水果种植者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影响水果种植者流通模式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市场不确定性、生产特征以及水果种植者个人和家庭特征对其选择基于紧密合作关系的流通模式具有显著影响。〖JP2〗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和直采基地的扶持力度;倡导鲜果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鲜果专业合作社;通过多渠道提高果农的文化水平;鼓励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为特征的鲜果流通模式的发展壮大。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社会
    • 通过组织的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何以可能,何以可为——以农村老年人协会为考察对象

      2013(5):93-98.

      摘要 (1937) HTML (0) PDF 1023.76 K (2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入文化治理的概念,以老年人协会为考察对象,探讨了社会组织在农村社区文化重建和村落社区治理中的机制与功能。研究发现,老年人协会在实践中孕育了契约主义文化,为村庄权威治理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社区文化网络的支撑,并提高了农民在社区文化治理中的参与度,增强了农民的社区认同感。老年人协会滋养了社区的公共性,恢复了村庄的价值生产能力,缓解了农民的焦虑感,使农民得以找到生命的归属感和行为表达的制度化依据,有利于维护社会转型期农村社区的秩序稳定。

    • 发展与发展干预过程中的乡村代理人——基于宁夏回族社区设施农业发展项目的个案研究

      2013(5):99-105.

      摘要 (1519) HTML (0) PDF 1.03 M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一个“国家引导与村委代理”的回族社区设施农业项目过程的考察,分析在“国家引导发展”过程中发展代理人的实践过程。结果发现:在国家主导型发展项目所内含的委托代理机制中,镶嵌于地方性文化网络中的发展代理人通过竞争获取项目代理人的资格;通过各种具体的权力技术和地方性知识来推进项目实施;在发展过程中促进了渴望现代性的村民对发展的认同。进而得出结论:“拥有地方性和特定环境的知识”的代理人实际上就发挥着“导航员”的作用,发展得以实践的关键是代理人。

    • 城市近郊被征地农户生计变化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2013(5):106-112.

      摘要 (1719) HTML (0) PDF 1.04 M (2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武汉市江夏区被征地农户的调查,从农户的收入来源和水平、生活消费支出和农业生产支出、闲暇时间和非农劳动时间等方面考察土地征收前后农户生计是否发生变化及变化的方向。研究表明:土地被征收之后,农户农业收入相应减少,非农收入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征地并不一定会减少农户总收入;土地被征收之后,农户的收入来源发生了较大变化,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增加,生产投入略有增加,用于农业种植、农业养殖的时间减少,休息的时间增加。提出建立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是解决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关键。

    • 新生代农民人力资源能力比较研究——以中部六省为例

      2013(5):113-120.

      摘要 (1532) HTML (0) PDF 1.03 M (2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部六省新生代农民为研究对象,从德能、智能、体能、技能、心能、意能6个方面,运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利用SPSS、Matlab等工具,衡量中部六省新生代农民的人力资源能力,并从局部和总体2个层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总体水平方面,人力资源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在6个能力维度方面,六省有显著性差异:湖南省新生代农民心能、意能水平较低;湖北省新生代农民体能、意能水平较低;河南省新生代农民体能、技能水平较低;山西省新生代农民德能、智能水平较低;安徽省新生代农民智能,技能水平较低。提出对策建议:注重自我提升;依托教育优势提高新生代农民智能、技能;关注他们的心能、意能;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新生代农民能力提升平台。

    • 回顾与展望:近十年我国农民用水协会研究述评

      2013(5):121-126.

      摘要 (1411) HTML (0) PDF 1.02 M (2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下,农民用水协会得到迅猛发展。研究人员围绕这一社会实践,就农民用水协会的基础研究、运行机制、作用、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等方面做了大量探讨。整体来说,既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重视对农民用水协会功能、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倾向于采用区域经验研究法,呈现出不成体系等特点。基于此,提出要进一步发掘农民用水协会的学术研究价值,引导其健康发展,进而更好发挥其社会价值,则需要重视农民用水协会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等深层研究,加强系统化的规范性和实证性研究,重视多学科背景专家的研究团队建设。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土地
    • 基于农户受偿意愿的征地补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4市25村354份问卷为证

      2013(5):127-132.

      摘要 (1545) HTML (0) PDF 1.01 M (2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湖北省四市的农户受偿意愿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接受征地的平均受偿意愿为101.336万元/hm2,上次征地每公顷补偿程度、征地前后非农年收入差额程度、征地前后食品年支出差额程度、土地估算每公顷收入水平以及对土地作用的认知程度等5个因素对农户的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提出“合理拉近实际补偿与农民受偿意愿差距”是现阶段征地改革的重要依据。

    • 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分析

      2013(5):133-139.

      摘要 (1493) HTML (0) PDF 3.14 M (1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工具,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2000-2012年间的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揭示这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问题。结果显示:征地制度改革研究作者群体庞大,汇集了国内土地管理知名学者;研究机构以国内知名高校为主;相关研究紧跟政策导向,为社会发展和制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文献质量较高;相关研究主要有3条路径。关于征地制度改革研究的不足:知识基础略显薄弱;学术结论向公共政策的转化能力不强;研究热点分布不均;研究所属学科和研究方法不均衡。提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的重点:加强部分重点问题的研究;注重从应然向实然转化的研究;注重多学科的结合。

    • >经济•管理
    • 网购服务补救质量对顾客行为意向影响研究

      2013(5):140-145.

      摘要 (1433) HTML (0) PDF 1.03 M (2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网购服务补救质量对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对于我国网购市场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从交互质量、程序质量、信息质量和结果质量4个角度来测量网购服务补救质量,构建了基于网购服务补救质量与顾客行为意向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对该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后发现,服务补救质量中结果质量对顾客满意和顾客行为意向具有显著影响;交互质量和信息质量对顾客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可通过顾客满意对顾客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程序质量对顾客满意和顾客行为意向的影响均不显著;顾客满意在结果质量和顾客行为意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 基于因子分析和效率测度模型的我国上市软件公司经营效率评价

      2013(5):146-150.

      摘要 (1103) HTML (0) PDF 1012.40 K (1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因子分析和效率测度模型,对2010年我国20家主要上市软件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除远光软件等8家软件公司处于效率前沿面外,其余均规模无效率,且大多数无效率软件公司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具有较好的规模收益潜力。进一步采用DEA无效率单元的差额变数分析发现,大多数无效率软件公司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各类要素冗余投入存在很大的调整空间。提出提高上市软件公司经营效率的政策建议:适度的规模扩张,注重规模带来的经济效益;加强技术利用,着力提高资源转化效率。

    • 员工非工作上网行为研究综述

      2013(5):151-157.

      摘要 (1143) HTML (0) PDF 1.04 M (2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员工非工作上网的普遍性、危害性和难以管理性引起了企业界人士和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梳理了相关研究的3个主要方面:非工作上网行为的基础性研究,包括定义、分类、特点和影响;基于员工视角和组织视角的非工作上网行为形成原因;针对非工作上网行为的认知、筛选、技术、制度、文化和心理等管理对策。最后探讨了非工作上网行为的测量、影响、技术监管两难性和管理措施有效性等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90后”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探索与实践——基于三种需要理论的视角

      2013(5):158-162.

      摘要 (1252) HTML (0) PDF 1016.74 K (2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了“90后”高校学生干部3个方面的时代特征:成长条件优越,理想信念坚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注重个人价值表达;综合能力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基于三种需要理论,提出完善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的路径:一要开展使命教育,选树优秀典型,注重精神鼓励,满足学生干部成就需要;二要实施目标管理,合理适度授权,规范权力运行,满足学生干部权力需要;三要加强工作指导,建设组织文化,规划职业生涯,满足学生干部归属需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