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特约专稿
    • 加入世贸组织10年:中国农业的奇迹与启示

      2012(3):1-8.

      摘要 (1300) HTML (0) PDF 993.19 K (2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态势,包括: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指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经验在于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实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农产品贸易战略;着力提升农产品进出口管理能力与市场调控水平。提出了深化农业对外开放的3个启示与思考:要从全球视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对外开放战略的认识,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统筹利用国际国内2个市场、2种资源的战略意义;深化农业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对外开放战略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要建立完善开放条件下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机制。

    • >聚焦转基因
    • 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价值理念、价值定位与价值追求

      2012(3):9-13.

      摘要 (1315) HTML (0) PDF 906.36 K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实质是人类对转基因生物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风险和食品安全风险的忍耐力评价标准。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基因生物安全具有整体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特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科学本质在于通过风险分析与评价,利用各种手段降低、消除转基因生物可能造成的风险。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公共价值——转基因生物安全价值的需求,须尽快修正和弥补现有转基因生物安全相关立法之负面效应与不足,而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制定必须以人本主义为价值理念,以社会秩序为价值定位,以公共安全为价值追求。

    •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的形成:理论与量表设计

      2012(3):14-17.

      摘要 (1608) HTML (0) PDF 933.20 K (2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购买意愿形成的理论模型。认为,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受到消费者对购买GMF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知觉困难、知觉道德规范、情感牵连和自我认同等7个因素的影响。在借鉴国外学者设计的量表基础上,经过对预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设计了用以验证理论模型的量表。

    • >农林经济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棉花生产向西北扩张分析

      2012(3):18-22.

      摘要 (976) HTML (0) PDF 915.27 K (1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我国棉花生产是否具有向西北扩张转移的可能性,在分析甘肃、陕西、山西3省棉花生产的气候及灌溉条件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14个棉花生产省(区)棉花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肃、陕西、山西分别属于最适宜、较适宜、一般的棉花生产区。得出结论:甘肃省可以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继新疆之后的又一个棉花优势生产区;陕西省可以进一步稳定为我国棉花主产区。我国棉花主产区存在进一步向西北地区扩张转移的可能性。

    • 特色产业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以陕西武功县为例

      2012(3):23-27.

      摘要 (1073) HTML (0) PDF 919.28 K (16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展特色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基于对陕西武功县发展手织布、手工布艺和草编的村级调研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具体分析了特色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农民从事手织布生产、手工布艺生产和外出打工收入对于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农民从事草编生产和农业生产对其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不显著。从强化政策引导,提升产业层次;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大力培育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建立多元融资机制,促进武功纯棉土织布产业健康成长;加强企业(合作社)与科研单位的合作,集聚优秀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等4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武功县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来自1 867个县(市)数据的实证研究

      2012(3):28-32.

      摘要 (867) HTML (0) PDF 920.99 K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来自中国1 867个县(市)的数据为依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中国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组成农村普惠性金融的贷款使用效用维度和产品接触维度显著地促进了农村生产率增长;从区域层面看,中部地区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为正,西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不存在效率损失。就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率增长提出了继续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金融资源在中西部的投入等政策建议。

    • 农业补贴政策效果评价与优化

      2012(3):33-37.

      摘要 (1145) HTML (0) PDF 929.52 K (2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减免农业税并对农业进行补贴是中国农业政策的重要转折点,其实施效果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以农民收入、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面积代表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农业补贴政策作为虚拟变量,通过灰色关联度定量评价了2004—2008年间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在所有因素中,农业补贴政策与农民收入、粮食总产量、人均耕地面积关联度处于最弱地位,说明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提出了调整农业补贴称谓与标准,注重农业保险补贴及调整农业补贴结构等农业补贴政策优化措施。

    • 湖北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习惯形成——基于消费结构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2(3):38-42.

      摘要 (1543) HTML (0) PDF 912.83 K (1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消费结构数据和广义矩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的内外部习惯形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村居民在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与住房支出上有负的内部习惯形成,在文教娱乐支出上有正的内部习惯形成,其他方面的则不显著;城镇居民在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支出上的示范效应为正,而在住房和衣着支出上为负,其他方面不显著。农村居民消费开始呈现理性特征,但还不成熟。

    • 基于农户角度的种子价值要素重要性评价——以水稻种子为例

      2012(3):43-47.

      摘要 (1224) HTML (0) PDF 928.18 K (2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湖北省汉川、天门、潜江及仙桃等地275户水稻种植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了解农户对水稻种子相关因素的重视程度,运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种子价值要素按重要性程度排序依次为:内在核心价值、服务、内在一般价值、品牌、外观形象和广告宣传。对水稻种子销售企业的政策制定提出了3点建议:注重种子的产量、出米率等要素;提高售后服务质量;强化品牌意识。

    • 教育、健康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实证研究——基于199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

      2012(3):48-53.

      摘要 (1253) HTML (0) PDF 924.12 K (1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历来强调和重视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考察农村人力资本中2个关键因素——教育和健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农业投入产出情况和农村人力资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农村人力资本减少了农业生产技术无效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农业产出;与教育相比,现阶段健康更能减少农业生产技术无效程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将会超过健康的作用;若健康的身体辅之以良好的教育将会更加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湖北名栏)----农村社会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推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新农保的调查

      2012(3):54-59.

      摘要 (1225) HTML (0) PDF 947.74 K (2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农民的养老问题日趋严峻。为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问题,2009年我国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推广工作。在对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推行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农民的收入水平、对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筹资机制、运作方式等因素对湖北省农民参保意愿的影响,进而研究了影响湖北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务工务农类型、筹资方式选择、养老方式、耕地利用情况、农保基金运作方式等6个因素对农民参与新农保都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

    • 二度母亲:社会转型期农村留守老年妇女抚育角色的变化——以湖北省浠水县L村为例

      2012(3):60-66.

      摘要 (1082) HTML (0) PDF 950.79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父母纷纷去城市打工,留下年幼的孩子交给祖父母抚育。通过对湖北省浠水县L村的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年妇女抚育角色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带来了农村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的转变:祖辈与孙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家庭三角”和“跨代的拟核心家庭”;祖孙两代关系密切;婆媳关系也有所改善。农村留守老年妇女“二度母亲”角色的再承担,虽然使年轻父母能安心顺利外出务工,但对儿童的养育有消极影响,对此,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 乡村治理变迁下的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研究——基于甘肃省Z县X村扶贫互助合作组织的个案

      2012(3):67-73.

      摘要 (1243) HTML (0) PDF 934.28 K (2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30年,在市场经济不断渗入和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背景下,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多中心的乡村治理格局正在成为中国农村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主要方式。农村社会组织作为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在推动农民集体行动和孕育基层民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简要回顾乡村治理变迁历史过程的基础上,结合西北地区一个典型的乡村组织个案,具体阐释农村社会组织在当代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社会功能。各类农村社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村民个体等治理主体间合作协商是解决目前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的主要出路。

    • >土地问题
    • 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法律责任立法:不足与完善

      2012(3):74-79.

      摘要 (1302) HTML (0) PDF 921.96 K (1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立足于立法文本展开整全性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法律责任立法相对滞后,存在诸多不足,主要问题有:立法体制不健全,立法语言的使用存在瑕疵,立法内容的界定不清晰。这些不足的存在弱化了农村土地整理监管的执行力与实效,要想消除这些不足并使之完善,就必须健全立法体制、矫正立法语言和厘清立法内容。制定、修改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整理法律责任立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 生计资本对失地农民创业的影响——基于陕西省杨凌区的调研数据

      2012(3):80-84.

      摘要 (1102) HTML (0) PDF 902.43 K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陕西省杨凌示范区3个镇10个行政村失地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生计资本对失地农民创业的影响,特别关注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对失地农民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中,年龄和受教育年限对失地农民创业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在社会资本中,婚姻状况、经常联系的朋友个数和可以借款的人数对失地农民创业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在金融资本中,家庭总收入作为失地农民最关键的金融资本,对失地农民创业行为有关键性的影响。此外,原房屋被拆迁也是影响失地农民创业行为的重要因素。

    • >经济•管理
    • 政策过程的绩效损失分析——以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为例

      2012(3):85-90.

      摘要 (894) HTML (0) PDF 956.52 K (1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经济学上由完全理性向有限理性过渡,政策学领域也逐步引入有限理性、甚至超理性的政策理念。政策过程的供需差异是未被满足的政策需求,分为供需双方存在信息交流的显性差异和未发生信息交流的隐性需求,其中隐性需求往往被忽视。政策过程的绩效损失主要来源于信息未达的沟通盲点、缺乏良好预期的沟通断点以及外在约束造成的行为偏差。通过对政策过程的绩效损失进行数理分析和实测,提出了以下补救措施:研制政策要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政策信息要专门化;了解微观主体的行为约束,合理设定政策目标;提高政策受众的参与度,下情上达。

    • 论公共服务动机与激励

      2012(3):91-94.

      摘要 (885) HTML (0) PDF 901.72 K (2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共服务动机是个人基于公共制度与文化所驱使的公共服务信念、价值与态度,着重揭示公共服务行为中自利动机之外的利他动机。公共服务动机与激励的关系体现在公共服务人员对激励项目的反应以及公共部门与公共服务激励等方面。对公共服务动机的有效激励,需要强化内在激励功能,注重外在激励的内化,提高公共制度与文化的影响力。

    • 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述评

      2012(3):95-99.

      摘要 (1169) HTML (0) PDF 918.35 K (2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伴随着区域分工向价值链分工的深化,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产业升级的关系更加密切。通过回顾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与规律的理论研究,对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集群生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趋势。主要不足有: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国内实证缺少耦合;针对国内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研究以及对产业承接地产业集群效应的政策研究都偏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还不够完善。在分工深化的背景下,只有将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纳入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中,对于现实的产业聚集现象的分析才有严密的逻辑基础和坚实的理论依据。

    • 基于保险营销员生存状况的保险营销员制度研究——以湖北省保险营销员生存状况调查为证

      2012(3):100-104.

      摘要 (1235) HTML (0) PDF 899.91 K (2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湖北省保险营销员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当前保险营销员存在整体素质不佳、稳定性差、福利缺失、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从营销员法律身份、行业竞争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营销员制度的改革需从明确营销员法律身份、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加强保险教育监管等多渠道、多层次稳步推进。

    • >高等教育
    • 高等学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实现策略——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2012(3):105-110.

      摘要 (1833) HTML (0) PDF 934.78 K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学科交叉融合的内涵,提出了学科交叉在促进科学进步、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义,指出了我国高校学科交叉存在的问题,进而剖析了麻省理工学院学科交叉融合的4个主要途径:大力发展人文学科,促进人文教育;多种人才培养方式,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研究项目与组织,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多元化平台建设引领学科交叉融合。最后结合我国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实际,得出了4点启示: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是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将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加强项目与团队建设,提升交叉研究效率;平台建设是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依托。

    • 基于教学质量提升的高校教学团队发展策略

      2012(3):111-114.

      摘要 (1300) HTML (0) PDF 909.81 K (1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与推进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教学团队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一种新形式,是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负责,由知识技能互补的教师为了共同明确的目标和任务组建而成的,它不仅需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障内部的正常运行,还需要有和谐宽容、共享互信的团队氛围来发挥成员的协同作用。充足有效的资源支持、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以及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等对教学团队的形成与发展也必不可少。

    • 农林院校贫困研究生资助现状及对策——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2012(3):115-118.

      摘要 (1270) HTML (0) PDF 899.29 K (1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华中农业大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和有“三助”岗位的贫困研究生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林院校贫困研究生资助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解决农林院校贫困研究生资助问题的对策:农林院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对贫困研究生的家庭进行有效扶持;导师应该成为重要的资助主体;国家助学贷款应该采用分类贴息制度和还款累加利息制度;资助标准应该考虑物价水平和贫困生的切实需求;鼓励贫困研究生到基层挂职锻炼;对有心理障碍的贫困研究生进行人性化关怀。

    • 基于校园文化特性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实践途径探析——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

      2012(3):119-123.

      摘要 (1179) HTML (0) PDF 898.82 K (2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发展主流良好,大部分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责任感强,愿意融入政治生活,但也存在政治观念偏颇,信仰危机潜伏;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效能感不强;政治认知肤浅,评价功利化等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特性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4条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先进性,提升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导向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开放性,促进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观念更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内容的丰富性,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素质结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辐射性,明确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角色定位。

    • >书评
    • 转基因食品研究与发展:伦理评价与政策透视———简评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与公共政策》一书

      2012(3):124-124.

      摘要 (1429) HTML (0) PDF 179.01 K (3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