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1-3.
摘要:与转基因相关的现代生物技术等科学问题以及如何对公众进行科普宣传等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作为科学家应该向公众、向政策的制定者来传播科学家自身关注和从事的科学问题;应该加强对科学家、公众及大众媒体、政府的政策制定者三者关系的认识、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对作物进行遗传改良。科学家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必须遵守相应的科学伦理规范和相应的科学准则,必须严格自律。科学家要通过推动一系列的研讨和合作,探求相关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案,增强政府官员和公众对植物科学在解决这些问题上重要性的认识,使全社会的公众来关注今天的植物科学和农业给未来的人类以及我们的地球所产生的影响。
2010(6):4-7.
摘要:从农业高校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意义入手,阐述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选择,寻求特色发展是农业高校繁荣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选择,推进学科交叉是实现农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剖析了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实践做法,总结出四大特色:依托农科优势,不断整合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专家学者的对接机制,营造学科交叉氛围;设立学科交叉发展基金,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导向机制;瞄准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积极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坚持以农业生产实践问题为导向,求解现代农业和“三农”问题的基本答案;进一步推进学科之间的深度合作,促使交叉研究跨上新的台阶;不断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增强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核心竞争力。
2010(6):8-13.
摘要:人类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是为追求农业经济利润和促进农业技术自组织系统的完善和升华,终极目的是促进人类繁荣和发展。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具有超自然、私人垄断、全球快速扩散的三大特性,这些特性在转基因农业生物技术的快速商业化过程中引发了诸多产业效应。在中国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战略中,应以更加前瞻的视角,纠正以往重在衡量技术经济效益的决策标准,引导技术保障农业长期安全和国民幸福。
2010(6):14-19.
摘要: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及检测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的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和检测方法已在国际上达成广泛的共识,能够为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提供有力的科学保障。就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评价(包括标记基因的安全)和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人们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认识和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相关的评价方法和检测技术尚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适应未来更多转基因作物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需要。
2010(6):20-24.
摘要:近年来国外学者已经从传媒视角就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媒体对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及影响、媒体和公众的关系以及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科学传播模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但目前国内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还很欠缺。今后,科学家、媒体、公众与转基因技术关系的传媒视角研究还有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长时段、大范围地对转基因技术媒体报道的系统研究、中外传媒比较视角的研究以及实证调查与媒体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等。
2010(6):25-30.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农村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讨了构建湖北省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的重要意义及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的基本涵义,分析了湖北省318位农户的实证调查数据,以供需均衡的视角提出了农村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对策: 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 强化专业力量,优化农业科技推广方式;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加大农业科技基础建设;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人才与科研优势,加大科技合作力度和丰富科技激励内容,健全科技激励机制。
2010(6):31-35.
摘要:干旱对农户生计造成重大影响。从3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南方干旱问题进行了分析:南方降雨量与作物产量关系;干旱的定义及其影响;农户的应对策略。结果发现:局部干旱和区域性干旱是南方干旱的重要特征;干旱造成农户生产损失,生活消费也受到严重影响,农户更加依赖社区公共资源,农户生产多样化策略和村集体公共资源统一利用是处理干旱的重要手段。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来缓解南方干旱对农业生产和农户生计的影响:培育耐旱品种,减少对水的依赖;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村集体应对干旱能力;建设农户储水设施;理解农户处理干旱风险策略,制定科学的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建立干旱和洪涝灾害分开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西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010(6):36-39.
摘要:为探讨陕西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方法,采用Eviews3.1软件分析了陕西省1995-2007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值和农民收入。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在长期中,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增加1个单位,农民收入增加0.899 7个单位;在短期中,两者的协整关系以7.79%的修正力度拉回均衡状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值与农民收入的相互拉动效应会滞后1期。针对此结论提出搞好发展规划、促进精深加工、出台扶持政策等建议,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010(6):40-45.
摘要:为科学分析与预测农产品市场日价格走势,研究农产品市场日价格波动的随机性特征,增强价格的预见性和市场的调控性,选择全国西红柿日批发价格为预测对象,基于价格序列数据的ADF检验和ARCH效应检验,结合2008-2009年间731天日价格数据分析,利用ARIMA、ARCH、GARCH等现代时间序列法,分别建立西红柿日批发价格预测模型,并选取2010年1月1-10日进行样本外区间的评估预测。研究表明,3个日价格预测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都在2%以内,其中GARCH模型在预测中具有更高的精度;农产品市场价格超短期预测中,在没有突发性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所建立的3个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比较理想,但对于突发性事件等引起的价格急剧变化难以定量化模拟和预测。
2010(6):46-51.
摘要:研究突发事件对流通的影响机理对灾害预防、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运用灾害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介绍了突发事件的扩散方式,构建了柑橘流通的基本框架,并重点分析了雪灾冻害和大实蝇事件对柑橘流通的影响机理。得出了以下结论:雪灾冻害对柑橘流通的影响作用在柑橘运输、销售环节;大实蝇事件则因为消费者心理感受和行为模式的选择问题而影响柑橘的流通。提出了加大宣传教育,提高橘农防灾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柑橘产业链;构建柑橘灾害预警体系;建立各级政府应对农业突发事件的公关机制;加强柑橘果业保障体系和建立常设的行业应急管理部门等对策建议。
2010(6):52-56.
摘要:依据1978-2007年西藏相关数据资料,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测算和分析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对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了促进西藏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加快农林牧渔业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转,并努力提高农林牧渔业劳动力素质;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机械设备的投资力度,大幅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尝试新型的土地制度,深化精耕细作;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行集约型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2010(6):57-62.
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起在试点县进行推行,现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户对其满意度问题更加关注。基于农户视角,抽取了河北鹿泉市3个村庄,178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满意度的因素包括农户对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程度、在定点医疗机构的就诊情况、农户的个人特征信息和农户的家庭经济状况,其中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是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在全村所处的水平、亲戚朋友互助关系。提出了加大筹资力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对贫困户的医疗保障;改善定点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稳定医疗服务价格等建议。
2010(6):63-69.
摘要: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数据(CHNS),利用混合数据的Tobit模型,探讨中国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在地区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呈现显著的地区差异和性别差异。从东部到西部,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逐渐增加,特别是贵州省等西部贫困省份,老年人的农业劳动时间最长。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的性别差异也呈现出地区性的不同,相对而言,中部地区男性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最长,而西部地区,女性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最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应该按照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实行不同标准等政策建议。
2010(6):70-74.
摘要:在阐述农村财务管理基本内容和分析其理论基础上,认为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集体资产账务不清、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且执行不力、财务公开不到位且管理不民主、农村财务人员不稳定、执业水平不高以及财务管理缺乏审计监督等问题。为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性质,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借鉴先进经验,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创新;推行财务公开,实现民主理财;全面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强化审计监督,保障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
2010(6):75-79.
摘要:在对苍山县228户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当地农户的农地转入及转出意愿特征。结果发现:当地农户的农地流转意愿不强,转入意愿明显高于转出意愿;愿意参与农地流转的户主多为40~59岁、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但法律意识相对较强的农民;农户更愿意转入地块面积大、可长时间转入的农地,且外界环境对农户转入农地的意愿影响显著;农户愿意转出农地方式以私人出租为主,农户愿意转出农地面积占原耕种面积的比例较大;农地的社会保障作用依然较强。并提出了推进农地合理顺畅流转的简短建议。
2010(6):80-84.
摘要:改革农地制度目前已成为理论界和决策界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回顾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农地制度变迁的历程,结合当前的实际状况和农地制度尚存的不足,对未来农地制度的改革趋向提出了若干建议:明晰地权,将村民小组界定为农地所有人;稳定和强化农地使用权;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为农民确地确权;成立土地仲裁法院,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2010(6):85-91.
摘要:农民问题是中国“三农”问题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群体保护问题进行研究,从法律制度架构层面去分析农民群体问题,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利益和利益机制的角度对农民群体保护问题进行分析,努力架构起保护农民群体的制度化利益机制体系:利益代表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产生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在经济法保护农民群体的制度体系中,要创新经济法主体,从经济主体法角度保护农民群体;要优化农民群体生存发展环境,从市场规制法角度保护农民群体;要合理配置对农民群体利益的调控规范,从宏观调控法角度保护农民群体。
2010(6):92-97.
摘要:村民自治权是村民自治制度的核心概念,也是“三农”法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法学研究为视角,在综合分析当前法学界关于村民自治权属性各种观点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考察村民自治权属性。从静态角度看,村民自治权具有权利性及广泛性,同时兼具有限性;从动态角度看,村民自治权具有合法性和直接民主性。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指出,在环境变迁中,应通过完善“四民主”制度、规范乡村关系以及加大村民自治投入等方式充分确保村民自治权的实现。
2010(6):98-101.
摘要: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主体地位的发展及其立法概况,认为目前农民主体地位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农民主体地位受到漠视、农民政治权利缺失、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等问题。为了建立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确立与提升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新农村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出完善立法,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农村行政执法,提升农民的法制意识;做好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加强司法保护等一系列措施。
2010(6):102-109.
摘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为资料来源,检索到海南旅游研究论文337篇。以此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期刊、作者和论文的维度,对期刊的发文数量、类别和水平,作者的发文数量、活跃作者、合作研究状况、所在的机构和地区,论文的年际变化、研究案例地、主题、方法与规范性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了解海南旅游研究的发展态势,目的是为海南旅游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2010(6):110-114.
摘要:和谐医患关系表现为医患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的融洽关系,当医患出现矛盾时,能够自觉从维护安定团结的角度出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平等关系, 其基本特征为:平等的法律关系、公平正义的关系、诚信友爱的关系、互动双赢的关系。分析了目前引起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卫生法律法规滞后;医疗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患双方认识及行为上的差异;医院内部管理不力以及外部失信。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路:建立健全各项卫生法律法规,依法行医;理顺医疗体制,减轻患者负担;以人为本,体现医学人文关怀;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加强与政府、媒体的沟通。
2010(6):115-117.
摘要: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是未来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通过介绍图书馆RFID技术,指出其优点与目前应用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后的自动借还模式与人工借还模式,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目前应实行人工借还与自动借还相结合的方式,分批逐步采用自动借还设备,最终实现全自动借还图书流通模式的建议。
2010(6):118-121.
摘要:昆曲是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那婉转细腻的音乐风格在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昆曲音乐风格的形成,除了和当地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因素有关,还和它的伴奏乐器有关。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曲笛,其音色醇厚优雅,和昆曲的音乐风格十分贴近。曲笛为昆曲伴奏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势。它们之间相得益彰的融合,使得各自都加强了自身的艺术生命力。在着重梳理传统曲笛在昆曲音乐中的表现后,分析了曲笛的调式音阶、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从而进一步总结了曲笛在昆曲中的运用,说明昆曲音乐与曲笛的密切合作是长期艺术实践的双向最佳选择。
2010(6):122-125.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将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针对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的基本情况和实际运行效果,提出了社区、重大科研项目单位、重大工程项目、政府投资项目等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开发的新渠道。
2010(6):126-130.
摘要:从学生心理层面出发,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了高校双语教学效果心理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对该模型进行拟合验证后发现,影响高校双语教学效果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认知差异等方面。其中,学习态度对于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最为重要。
2010(6):131-133.
摘要:为推动湖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对湖北省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生态度、学生需求及师资配备、场地器材状况进行了调查。提出了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建议:转变观念,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健全管理制度,使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管理科学化;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优化体育育人环境。
2010(6):134-138.
摘要:考察了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二语写作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分析了元认知策略与二语写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在二语写作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频率处于中、高水平,其中自我监控策略和选择注意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较高,事先计划策略和自我评估策略的总体使用频率偏低。高、中、低三组写作水平的学生在事先计划策略的使用上均无显著差别,但在自我评估、选择注意和自我监控这三类策略的使用上有显著差别。自我评估、选择注意和自我监控类元认知策略是影响二语写作水平的重要因素。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邮编:430070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27-87287002 E-mail:hnwkxb@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