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
摘要:在近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顾问吴溪淳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四大特征.他认为,中国钢铁工业将进入产量高速增长转入适度较快增长的新阶段,将进入通过市场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以先进淘汰落后的新阶段,进入品种、质量激烈竞争的新阶段,进入企业优势互补、联合重组、做大做强的新阶段.关于重组,他强调指出,企业联合重组的关键是出资人要到位,首要的是国有和国有控投企业的出资人如何对待企业联合重组问题.
2005(6).
摘要:德国和奥地利主要钢厂正面临重组问题,它们正在为自身的发展前景进行规划.德国主要钢厂刚刚摆脱今年的缓慢发展期.由于去年年底进货量增加,当地钢铁市场库存出现积压,导致销量下降.
2005(6).
摘要: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年消耗钢材达4000万~5000万t,占我国钢材消费量的11%~15%,是重要的钢材消费行业,同时钢铁企业也是冶金矿山机械等机械制造业的主要用户.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钢铁机械产业链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我国钢铁和机械行业已进入平稳增长期,当前正是钢铁和机械行业进行战略合作的最好时机,钢铁企业要依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的钢铁需求的增长来扩大市场,靠机械产品的出口带动钢铁的出口,只有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发展,两个行业才能形成良性互动,构架出新型的钢铁-机械产业链.
2005(6).
摘要:"马钢在‘十一五’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练好内功"--11月15日,马钢集团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王晓阳表示,现在还不是谈重组的时候.
2005(6).
摘要:目前,JFE钢铁、神户制钢、住友金属和新日铁等四大钢分别公布了各自的2005财年工程设备投资计划,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7%~58%,投资重点内容是高炉扩容以增加钢产量及为扩大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而新增热镀锌板生产线和为成品加工薄弱环节进行配套改造,各厂的具体内容分别简介如下:
2005(6).
摘要:近年来一大批现代化大中型焦炉厂建成投产,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使用,循环经济、环保意识得到了加强.焦化厂今后要搞好自我整改和技术改造;加强合作与交流,搞好产品市场的调研分析,推进新技术的推广与使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化再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5(6).
摘要: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对中小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具体分析了这种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小企业应采取的若干对策.
2005(6).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推到了文化管理的崭新阶段.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统领地位的企业管理模式,成为了后续企业管理领域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是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亟待深入开掘的重大课题.
2005(6).
摘要:降低取向硅钢板坯加热温度可采取如下措施:1)在钢中减少或更换Al、N形成抑制剂,添加Cu、Sn、Mo、Bi、Sb、Cr等少量溶质元素,起抑制剂作用;2)前工序低温板坯加热,后工序实施氮化处理;3)开发以Mn部分代Si的新钢种.
2005(6).
摘要:济钢烧结厂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原料结构调整、工艺参数优化及助燃剂开发等几个方面的措施,使烧结矿转鼓指数在短期内明显提高.
2005(6).
摘要:介绍了柳钢全连续棒材生产线的工艺、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性能特点,分析了从1999年底投产以来的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对孔型系统、导卫系统、小规格单线产量低等问题进行了改造.在该生产线产能达到60万t后,通过对其进行高效化改造,并把推钢式加热炉改造为步进梁式加热炉,使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19.5%.对全连续棒材轧制技术在柳钢的应用以及技术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2005(6).
摘要:指出建筑单项工程设计中,在满足同样功能的条件下,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可降低工程造价5%~10%,甚至更多,因此工程造价控制应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作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重点来抓.
2005(6).
摘要:应用MARC/autoforge商用有限元软件,对方轧件在椭圆孔型中的轧制变形过程进行热力耦合模拟.研究了模拟过程中的轧件温度场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以及轧制能力参数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化.分析计算说明,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金属的实际变形情况.
2005(6).
摘要:介绍了科技信息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对信息的需求.着重探讨了信息部门应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建立新的工作模式,利用定题信息服务、专题文献服务、搜集竞争对手信息和网络信息服务的方式和途径,尽力满足企业的信息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2005(6).
摘要:通过对虚拟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和信息需求行为的分析,阐述了虚拟图书馆在用户使用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从而提出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专业学术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加快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从资源、技术和服务上进行不断地创新.
2005(6).
摘要:从管理与服务的功能角度对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对数字图书馆出现的新问题,应加强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使其发挥更好的服务功能.
2005(6).
摘要:通过对我国科技期刊被SCI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影响因子大小和被引频次高低的分析,阐述了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和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指出了我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扩大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
邮编:430070 传真:010-84321139
电话:027-87287002 E-mail:hnwkxb@mail.hzau.edu.cn
版权所有: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