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山东省和湖北省粮食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分析转入户进行耕地生态保护的契约治理逻辑和关系治理逻辑,并对两种行为逻辑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检验。以化肥减量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同时遵循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行为逻辑,与非正式契约和弱关系流转相比,正式契约以及强关系流转均可以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对化肥施用位于低位的转入户,契约治理的减施效应更明显,而对化肥施用位于中高位的转入户,关系治理能带来更强的减施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契约关系组合对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存在影响差异,导致正式契约和强关系流转的化肥减施效应并不绝对。具体来说,在强关系流转中,相较于正式契约,非正式契约反而可以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于正式契约而言,弱关系流转比强关系流转可以更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因此,在引导农地契约化、规范化流转的同时,也需重视和发挥关系治理可能带来的背书与协调作用,建立关系-契约的协同治理机制,以促进转入户的耕地生态保护参与。
DOI编码:10.13300/j.cnki.hnwkxb.2025.02.017
耕地是中国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强耕地保护不仅是推动“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理,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然而,中国当前整体耕地质量情况依旧严峻,在量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
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农户作为耕地最直接的使用者,其农业生产行为是保护耕地生态的关键因素。从理性小农的逻辑出发,农户采取耕地保护行为取决于其对成本收益的衡量,而耕地保护属于农业长期投资,农户在投资当期的收益率会明显下降,甚至为零。若农地产权期限小于耕地保护的投资回收期,农户的投资收益将会大打折扣,这也意味着农地产权会影响农户耕地保护投资的收益,稳定的农地产权和较长的规划期是农户采取耕地保护行为的重要保
在产权实施层面,经济治理结构可以分为契约治理和关系治
农地流转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
综上所述,转入户采取耕地保护措施不仅是一个契约治理的过程,同时蕴含着关系治理的逻辑。那么在契约与关系交织的过程中,转入户的耕地保护行为遵循怎样的治理逻辑,是契约治理、关系治理,还是两者皆有?若转入户的耕地保护行为受到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共同影响,这一共同影响的方向如何,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之间是替代关系还是互补关系?因此,本文将聚焦于耕地生态保护,以化肥减量为例,通过山东省和湖北省的粮食种植户问卷调查,从契约关系的经济特征和社会特征出发,试图揭示流转契约形式和流转强弱关系对耕地转入农户化肥减量施用的影响,并探讨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在转入户化肥减量施用中的相互关系。
本文以耕地生态保护作为重点是因为,耕地保护是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概念,涉及到耕地的数量、质量、生态等,而农户的耕作方式与耕地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另外,以化肥减量为例有以下3个原因:第一,从现实情况来看,过量使用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是造成当前耕地土壤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2020年全国平均施肥强度为313.51千克/公顷,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225千克/公顷,化肥的大量使用已是当前耕地生态保护面临的现实难
本文可能的学术边际贡献如下:一是农地流转的契约关系既包括契约类型、期限、租金等经济特征,也包括农地流转关系的社会特征,考虑到契约形式与流转对象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事
在交易成本经济学中,交易成本取决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3个维度的交易特性,交易成本直接影响着交易契约的稳定
施用化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必须环节,保持科学施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从长期来看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实现作物的增产增收。化肥减量所带来的耕地保护效应依附于耕地,具备资产专用性特征,属于专用性投资。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农地转入方,化肥减量施用的收益获取,不仅取决于化肥减量的实施效果,也取决于流转双方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从理性小农的视角,农户转入耕地大多是为了实现规模化经营,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短期来看,化肥减量施用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甚至导致当期的产量出现明显下降,这迫使转入户不得不仔细衡量农地流转契约的稳定性程度。根据产权理论,明晰、稳定的产权具有激励或约束效应,从而直接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决
H1: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存在契约治理特征,相比于非正式契约的农地流转,正式契约的农地流转更能激励转入户的化肥减量行为。
社会网络理论强调了社会关系的重要性,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组织,其相互关系都是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同一社会结构下的行为会因社会关系的强弱而存在差异,经济行为内嵌于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在中国乡村,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呈现出“差序格局”特
中国农村存在的普遍乡土性使得血缘、亲缘、地缘成为农户选择农地流转对象的首要考虑因素,多数农户在进行农地流转时会呈现出明显的“熟人”偏好,直系亲属往往是流转对象的第一选择,其次是邻居好友,再次是同村农民,最后才是外村农民或陌生人。这种关系型逻辑的农地流转虽无法实现如契约型流转一般的法律和事实层面的稳定,但也能实现在认知层面上的相对稳定。认知层面的稳定指的是农户对维系农地契约关系的各种正式或非正式保障机制的可靠性具有较强的认
H2: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存在关系治理特征,相比于弱关系的农地流转,强关系的农地流转更能激励转入户的化肥减量行为。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农地流转市场的运行并非是单纯的“关系”或“市场”导向,而是呈现出“关系+市场”的局面,农地契约关系也已开始向“情感+利益”的方向转变。根据农业农村部《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数据,2006-2016年间,农地的村内流转面积占比逐渐降低,从67%下降至55%,而耕地流转的书面合同签订数量在2008-2015年间持续增长。耕地的关系型流转和契约型流转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变化,熟人流转的非人格化趋势正在发生。那么,从流转契约属性和耕地流转对象来看,中国农村当前的农地契约关系存在以下四种组合(见
契约关系组合 | 流转对象 | ||
---|---|---|---|
强关系 | 弱关系 | ||
流转契约 | 正式契约 | Ⅰ | Ⅱ |
非正式契约 | Ⅲ | Ⅳ |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的清晰化有助于效率经济,在法律层面上,正式契约的签订有助于明晰耕地的经营权。但在中国农村,尤其是农地流转问题,法制建设并不健全,人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多选择非正式的调节机制(比如:村委会协调、家庭内部协调)而非法律手
结合人情感性和经济理性两个角度的分析,转入地经营权的稳定会同时受到流转契约形式和流转对象关系的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互补关系,具体表现为正式契约与弱关系之间的互补、正式契约与强关系之间的替代、非正式契约与强关系之间的互补、非正式契约与弱关系之间的替代。那么,四种农地契约关系组合对应的转入地经营权稳定性应呈现以下强度排序:组合Ⅱ≈组合Ⅲ>组合Ⅰ>组合Ⅳ。众多文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流转耕地的契约关系多数是组合Ⅱ和组合Ⅲ的形
H3:正式流转契约和强关系流转的化肥减施效应并不绝对,对于正式流转契约,弱关系流转更能促进农户的化肥减量,而对于强关系流转,非正式契约更有利于农户的化肥减量。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20年8月在山东省菏泽市和湖北省荆州市开展的农户问卷调查。选择山东省和湖北省作为调查区域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山东省和湖北省均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在这两地开展耕地保护相关调查有助于了解中国粮食主产省份的耕地保护情况,具有一定代表性;另一方面,山东省和湖北省的化肥施用零增长行动效果显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从2015-2020年,在化肥减量的规模上,山东省化肥减量82.60万吨,在小麦主产省份排名第一,湖北省化肥减量66.57万吨,在水稻主产省份排名第一。而在化肥减量的强度上,湖北省和山东省均位列全国前五,分别下降了84.64千克/公顷和70.55 千克/公顷。在调研抽样方法上,遵循分层抽样的原则,在菏泽市和荆州市分别随机抽取4个乡(镇),再从每个乡(镇)随机抽取5个行政村,并从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30~40户农户,调查样本涵盖了2个县(市)8个乡(镇)40个村的1249户粮食种植户,其中包括358户农地转入户。调查问卷反映的是农户2019年的农业生产相关情况,包含以下4个方面内容:家庭基本情况、家庭农地承包与经营情况、农地产权认知情况以及耕地保护情况。另外,课题组于2023年8月和12月在山东省德州市和湖北省武汉市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了入户调研,获得3个县(区)11个乡镇101个村405户粮食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主体,其经营的耕地大部分是转入而来,属于规模种植的转入户。本文以该数据进行稳健性分析,以强化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1)因变量:化肥施用行为。参考赵昶等、梁志会等的做法,本文以农户经营耕地的亩均化肥投入成本来衡量农户的化肥施用行
(2)自变量:农地流转契约和流转双方关系。农地流转契约:参考仇焕广等的做法,以书面合约衡量正式契约,以口头合约衡量非正式契
(3)控制变量。本文从个体层面、家庭层面以及农地经营层面引入相关控制变
变量 | 变量定义与赋值 | 均值 | 标准差 | |
---|---|---|---|---|
因变量 | 化肥施用行为 | 亩均化肥投入成本/(元/亩) | 331.39 | 346.765 |
自变量 | 农地流转契约 | 契约形式:正式契约=1;非正式契约=0 | 0.40 | 0.491 |
流转双方关系 | 强弱关系:强关系=1;弱关系=0 | 0.38 | 0.487 | |
个体层面 | 性别 | 男=1;女=0 | 0.83 | 0.374 |
年龄 | 实际年龄 | 54.65 | 9.858 | |
小学 | 是否读过小学:是=1;否=0 | 0.88 | 0.322 | |
初中 | 是否读过初中:是=1;否=0 | 0.56 | 0.497 | |
高中 | 是否读过高中:是=1;否=0 | 0.14 | 0.347 | |
家庭层面 | 劳动力人数占比 | 家庭劳动力人数/家庭总人数 | 0.66 | 0.189 |
农业收入占比 | 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家庭年纯收入 | 0.34 | 0.338 | |
农地经营层面 | 耕地灌溉条件 | 经营耕地的灌溉条件:很差=1;较差=2;一般=3;较好=4;很好=5 | 3.68 | 1.087 |
耕地道路状况 | 经营耕地的田间道路情况:很差=1;较差=2;一般=3;较好=4;很好=5 | 3.34 | 1.201 | |
耕地肥沃程度 | 经营耕地的土壤肥力:很差=1;较差=2;一般=3;较好=4;很好=5 | 3.73 | 0.920 | |
自有农机情况 | 是否拥有农用机械:是=1;否=0 | 0.38 | 0.485 | |
社会化服务情况 | 是否购买农业社会化服务:是=1;否=0 | 0.60 | 0.490 | |
区域虚拟变量 | 县(市) | 以县(市)为单位设置区域虚拟变量 | — | — |
依据理论分析,本文设定如下基准回归模型:
(1) |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本文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以确保模型设定的合理性与有效性。通过方差膨胀因子检验,各变量间的VIF值均不超过2,说明模型检验结果基本不受变量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采用OLS估计,基于
变量 | (1) | (2) | (3) | (4) | (5) | (6) |
---|---|---|---|---|---|---|
农地流转契约 |
-0.28 |
-0.27 |
-0.27 |
-0.27 |
-0.28 | |
流转双方关系 |
-0.27 |
-0.26 |
-0.28 |
-0.27 |
-0.29 | |
性别 | -0.022(0.112) | 0.012(0.115) | 0.034(0.114) | 0.068(0.117) | 0.038(0.119) | |
年龄 | -0.002(0.004) | -0.005(0.004) | -0.004(0.004) | -0.005(0.004) | -0.004(0.004) | |
小学 | 0.099(0.138) | 0.093(0.138) | 0.059(0.140) | 0.048(0.136) | 0.069(0.142) | |
初中 | -0.041(0.104) | -0.031(0.103) | -0.044(0.102) | -0.045(0.105) | -0.050(0.104) | |
高中 | -0.100(0.125) | -0.110(0.125) | -0.109(0.128) | -0.109(0.130) | -0.110(0.130) | |
劳动力人数占比 | 0.097(0.241) | 0.084(0.237) | 0.078(0.235) | 0.186(0.242) | ||
农业收入占比 |
-0.24 |
-0.22 | -0.178(0.132) | -0.209(0.135) | ||
耕地灌溉条件 | -0.015(0.044) | -0.021(0.046) | -0.014(0.045) | |||
耕地道路状况 | 0.025(0.042) | 0.036(0.043) | 0.021(0.043) | |||
耕地肥沃程度 | 0.044(0.049) | 0.038(0.049) | 0.045(0.051) | |||
自有农机情况 |
-0.24 |
-0.25 |
-0.24 | |||
社会化服务情况 |
-0.17 |
-0.17 |
-0.18 | |||
区域虚拟变量 |
0.73 |
0.73 |
0.77 |
0.75 |
0.74 |
0.77 |
常数项 |
4.70 |
4.80 |
4.89 |
4.86 |
4.84 |
4.69 |
| 0.222 | 0.226 | 0.235 | 0.258 | 0.235 | 0.234 |
注: 亩均化肥投入成本取对数处理
此外,列(4)~列(6)的回归结果中,自有农机情况和生产性服务情况2个控制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转入户的化肥减量行为与农机和社会化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与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拥有农用机械的转入户进行化肥减量的概率更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激励农户的耕地保护行
考虑到OLS估计方法属于均值回归,若因变量的分布不均匀或存在异常值,则会导致估计结果有偏。因此接下来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基准回归模型的再检验,以期在缓解因变量数据可能存在偏斜问题的同时,检验不同分位点下农地流转契约和流转双方关系对化肥施用的影响趋势。另外,考虑到农地流转契约和流转双方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对两个自变量分别单独进行分位数回归。
变量 | (7) | (8) | ||||
---|---|---|---|---|---|---|
0.25分位 | 0.5分位 | 0.75分位 | 0.25分位 | 0.5分位 | 0.75分位 | |
农地流转契约 |
-0.18 |
-0.20 |
-0.30 | |||
流转双方关系 | -0.139(0.100) |
-0.21 |
-0.43 | |||
其他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常数项 |
4.76 |
4.87 |
5.28 |
4.60 |
4.58 |
5.22 |
Pseudo | 0.107 | 0.138 | 0.152 | 0.102 | 0.138 | 0.170 |
(1)基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再分析。在当前中国农地流转市场尚未发育完全的背景下,《农村土地承包法》虽对土地流转过程中书面合同的签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口头契约仍占据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主流。这说明农户对于农地流转契约的选择并不具备明显的随机性,受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农户在转入农地的过程中,农地流转契约的选择存在明显的“自选择”过程。若农地流转对象为亲属,流转双方可能更偏向于选择口头契约,反之则更偏向于书面契约。为消除可能存在的选择性偏误,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基准回归的稳健性分析。在匹配方法的选择上,为消除因匹配方法选择所产生的偏误,选择近邻匹配(K值设定为1)、卡尺匹配(卡尺设定为0.01)以及核匹配(宽带设定为0.06)3种方法进行PSM检验。
自变量 | 匹配方法 | 处理组 | 控制组 | ATT | 标准误 | t值 |
---|---|---|---|---|---|---|
农地流转契约 | 近邻匹配 | 5.262 | 5.557 |
-0.29 | 0.120 | -2.46 |
卡尺匹配 | 5.262 | 5.520 |
-0.25 | 0.094 | -2.75 | |
核匹配 | 5.262 | 5.514 |
-0.25 | 0.090 | -2.79 | |
流转双方关系 | 近邻匹配 | 5.257 | 5.520 |
-0.26 | 0.139 | -1.90 |
卡尺匹配 | 5.257 | 5.492 |
-0.23 | 0.100 | -2.33 | |
核匹配 | 5.257 | 5.507 |
-0.25 | 0.094 | -2.65 |
(2)替换因变量的再分析。根据理性小农理论,农户会依据耕地禀赋情况以及作物生产情况来决定农资的投入,尤其是更具经营倾向的耕地转入户,他们的化肥投入会因耕地质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而在村级层面,同村耕地的质量并不会存在明显差异,若仅以亩均化肥投入来衡量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可能会存在估计偏误。因此,接下来以村为单位进行汇总,分别以样本村中亩均化肥投入的均值和中位数作为汇总标准(如仅以村均值来作为汇总标准,可能会因数据的极端值而存在估计偏误),设定如下2个化肥减量行为的虚拟变量,化肥减量a:若农户的亩均化肥投入低于村的均值,则定义为化肥减量,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化肥减量b:若农户的亩均化肥投入低于村的中位数,则定义为化肥减量,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基于Logit和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如
变量 | (9) | (10) | ||
---|---|---|---|---|
Logit | Probit | Logit | Probit | |
农地流转契约 |
0.39 (0.227) |
0.24 (0.140) |
0.44 (0.239) |
0.27 (0.144) |
流转双方关系 |
-0.068 (0.234) |
-0.044 (0.144) |
0.43 (0.246) |
0.26 (0.148) |
其他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Pseudo | 0.044 | 0.044 | 0.045 | 0.046 |
(3)更改区域固定效应的再分析。仅从县(市)层面控制区域固定效应容易忽略乡镇、村的差异,可能导致实证结果有偏。因此本文再分别从乡镇和村庄2个层面控制区域固定效应,具体的回归结果如
变量 | (11) | (12) | (13) |
---|---|---|---|
农地流转契约 |
-0.29 (0.080) |
-0.27 (0.081) |
-0.20 (0.050) |
流转双方关系 |
-0.25 (0.082) |
-0.24 (0.082) |
-0.15 (0.078) |
其他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区域控制变量:县市 | 控制 | ||
区域控制变量:乡镇 | 控制 | ||
区域控制变量:村庄 | 控制 | ||
观测值 | 358 | 358 | 405 |
| 0.255 | 0.252 | 0.455 |
(4)替换样本数据的再分析。基准回归采用的是2020年农户调研数据,且转入户样本经营的耕地平均面积相对较小。考虑到数据的时间跨度,以及样本的局限性,本文采用2023年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据进行基准回归的再估计,将估计结果向经营耕地面积较大的转入户群体延伸,以检验基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估计结果如
农地契约关系对转入户的化肥施用量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一方面,稳定的农地契约关系有助于转入户的化肥减量施用,而采取化肥减量行动的转入户也可能更偏向于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以保障农地经营权的稳定,意味着农地契约关系与化肥减量行为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因果的关系。另一方面,农地契约关系是建立在农地流转行为上,而农户的农地转入行为是自选择的结果,意味着只有农地转入户的化肥减量行为被观测到,未转入农地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无法被观测,可能导致基准回归结果存在选择性偏差。
针对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处理。契约关系的治理有效离不开契约关系的强约束力,而约束力的来源是良好的履约制度环境。对农村治理而言,履约制度环境可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在正式制度方面,《农村土地承包法
(13) | (14) | |||
---|---|---|---|---|
2SLS 第二阶段 | LIML | 2SLS 第二阶段 | LIML | |
农地流转 契约 |
-1.11 (0.493) |
-1.15 (0.521) | ||
流转双方 关系 |
-1.65 (0.777) |
-1.68 (0.806) | ||
其他控制 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过度识别检验p值 | 0.441 | 0.652 |
针对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处理。选择模型用于估计农户转入耕地的概率,结果模型则是引入逆米尔斯比率的矫正模型,Heckman模型的估计结果如
因变量:农地转入 | 因变量: 化肥施用行为 | |||||
---|---|---|---|---|---|---|
(15) | (16) | (17) | (18) | |||
农地流转契约 |
-0.28 (0.083) |
-0.27 (0.081) | ||||
流转双方关系 |
-0.29 (0.083) |
-0.27 (0.082) | ||||
其他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
户主健康状况 |
0.19 (0.052) | |||||
农业劳动力数量 |
0.37 (0.062) | |||||
观测值 | 1249 | 358 | 358 | 358 | ||
| 0.385 | 0.235 | 0.234 | 0.258 | ||
逆米尔斯比率 |
0.056 (0.185) |
0.072 (0.180) |
0.083 (0.181) |
变量 | (19) | (20) | (21) | ||
---|---|---|---|---|---|
强关系 | 弱关系 | 正式契约 | 非正式契约 | ||
农地流转契约 |
-0.38 | -0.0921(0.119) |
-0.37 | ||
流转双方关系 |
-0.39 | -0.164(0.126) |
-0.35 | ||
农地流转契约×流转双方关系 |
0.28 | ||||
其他控制变量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控制 |
观测值 | 358 | 138 | 220 | 144 | 214 |
| 0.264 | 0.269 | 0.280 | 0.266 | 0.287 |
经验p值 | 0.070 | 0.235 |
注: 经验p值用于检验“农地流转契约”变量和“流转双方关系”变量组间系数差异的显著性。
因此,采用似无相关模型(SUR)进行组间系数差异检验,以提升交叉项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如列(20)和列(21)所示。农地流转契约的系数在农地强关系流转的分组中不显著,在农地弱关系流转的分组中显著为负,同时组间差异检验的经验p值为0.07,是显著的,表明正式契约对转入户化肥减量的促进作用因流转双方的强弱关系而存在差异,该促进作用仅明显存在于农地弱关系流转中。列(21)中组间系数差异的经验p值为0.235,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并不意味着流转双方关系的组间系数差异不存在。流转双方关系的系数在正式契约分组中为负但并不显著,而在非正式契约分组中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至少在显著性的比较上差异是明显的。意味着相比于农地弱关系流转,农地强关系流转与农地流转的非正式契约更为契合,其对于转入户化肥减量的促进作用因非正式契约的存在而更为显著。综上,H3得到验证。
受限于耕地资源的约束,耕地保护已成为我国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而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如何有效激励农户采取耕地保护行为对于促进中国耕地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化肥减量为例,重点关注耕地转入农户化肥减量行为逻辑中存在的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特征,并利用山东省和湖北省粮食种植户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耕地转入农户的化肥减量施用既存在契约治理的行为逻辑,也存在关系治理的行为逻辑,正式契约比非正式契约所带来的化肥减施效应更强,强关系流转比弱关系流转更能促进化肥的减量施用;(2)对化肥施用位于低位分布的转入户,契约治理带来的减施效应更为明显,而对化肥施用位于中高位分布的转入户,化肥减量行为的关系治理特征更明显;(3)转入户化肥减量的契约治理效应和关系治理效应之间存在相互影响,正式契约与强关系流转的化肥减施效应并不绝对,不同契约关系组合的化肥减施效应亦会存在差异。具体地,在农地强关系流转中,相较于正式契约,非正式契约反而可以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在正式流转契约中,相较于强关系流转,弱关系流转反而可以有效减少转入户的化肥施用。
上述研究结论可能蕴含以下启示:第一,优化农地流转契约设计和管理,合理利用农地流转关系类型,充分发挥二者在农户耕地生态保护中的积极作用。一是明确耕地契约化流转的标准和流程,加强正式契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引导农户依据契约利用耕地,减少对耕地的生态污染与破坏。二是合理利用基于亲缘血缘等强关系的流转模式,发挥信任和监督优势,促进农户化肥减施,保护耕地生态环境。第二,针对农户化肥施用强度差异,实施差别化的化肥减量策略,提高耕地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对于化肥施用处于低位的转入户,重点强化契约治理的监督与执行;对于化肥施用处于中高位的转入户,应注重关系治理的培育与运用。第三,重视农户耕地生态保护过程中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匹配逻辑,发挥二者协同增效功能。充分发挥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互补优势,克服单一治理模式的局限性,合理平衡契约条款的刚性与关系治理的柔性,既保证契约的有效执行,又不破坏流转双方的信任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农户耕地生态保护。第四,化肥等化学品投入减量化是耕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的支撑,更为重要的在于通过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持续提高化肥等要素利用率,以减缓耕地的环境承载压力,进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
参 考 文 献
MCCONNELL K.An economic-model of soil conserv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83,65(1):83-89. [百度学术]
BESLEY T.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incentives: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Ghana[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5):903-937. [百度学术]
黄季焜,冀县卿.农地使用权确权与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J].管理世界,2012(9):76-81,99,187-188. [百度学术]
周力,王镱如.新一轮农地确权对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2):63-71. [百度学术]
钟甫宁,纪月清.土地产权、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户农业生产投资[J].经济研究,2009,44(12):43-51. [百度学术]
邹伟,崔益邻.农地经营权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9,33(7):48-57. [百度学术]
罗必良.从产权界定到产权实施——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的过去与未来[J].农业经济问题,2019(1):17-31. [百度学术]
POPPO L,ZENGER T.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23(8):707-725. [百度学术]
KRUSEKOPF C C.Diversity in land-tenure arrangements under the household responsibility system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2):297-312. [百度学术]
张露,唐晨晨,罗必良.土地流转契约与农户化肥施用——基于契约盈利性、规范性和稳定性三个维度的考察[J].农村经济,2021(9):1-8. [百度学术]
徐志刚,张骏逸,吕开宇.经营规模、地权期限与跨期农业技术采用——以秸秆直接还田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8(3):61-74. [百度学术]
诸培新,苏敏,颜杰.转入农地经营规模及稳定性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以江苏四县(市)水稻生产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85-94,158. [百度学术]
ABDULAI A, OWUSU V, GOETZ R. Land tenure differences and investment in land improvement measures: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1,96(1):66-78. [百度学术]
FRASER E.Land tenure and agricultural management:soil conservation on rented and owned fields in southwest British Columbia[J].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2004,21(1):73-79. [百度学术]
纪龙,徐春春,李凤博,等.农地经营对水稻化肥减量投入的影响[J].资源科学,2018,40(12):2401-2413. [百度学术]
SOULE M J, TEGENE A, WIEBE K D. Land tenure and the adoption of conservation practic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0,82(4):993-1005. [百度学术]
钟涨宝,汪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湖北、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3(6):55-64,81. [百度学术]
朱庆莹,陈银蓉,胡伟艳,等.社会资本、耕地价值认知与农户耕地保护支付意愿——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11):120-131. [百度学术]
王淇韬,郭翔宇.感知利益、社会网络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基于河南省滑县410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7):43-51. [百度学术]
史雨星,李超琼,赵敏娟.非市场价值认知、社会资本对农户耕地保护合作意愿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4):94-103. [百度学术]
郜亮亮,黄季焜.不同类型流转农地与农户投资的关系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4):9-17. [百度学术]
金书秦, 张惠, 张哲晰,等. “十三五”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评估及政策展望[J].环境保护, 2022, 50 (5):31-36. [百度学术]
朱道林,郧宛琪,瞿理铜.2013年土地科学研究进展评述及2014年展望——农用地保护分报告[J].中国土地科学,2014,28(3):4-11. [百度学术]
郑淋议,钱文荣,刘琦,等.新一轮农地确权对耕地生态保护的影响——以化肥、农药施用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21(6):76-93. [百度学术]
侯萌瑶,张丽,王知文,等.中国主要农作物化肥用量估算[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34(4):360-367. [百度学术]
邹宝玲,罗必良.农地流转的差序格局及其决定——基于农地转出契约特征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16(11):97-105. [百度学术]
钱龙,洪名勇,龚丽娟,等.差序格局、利益取向与农户土地流转契约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95-104. [百度学术]
胡新艳,朱文珏,刘凯.理性与关系:一个农地流转契约稳定性的理论分析框架[J].农村经济,2015(2):9-13. [百度学术]
洪炜杰,罗必良.地权稳定能激励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吗[J].学术研究,2018(9):78-86,177. [百度学术]
仇焕广,刘乐,李登旺,等.经营规模、地权稳定性与土地生产率——基于全国4省地块层面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7(6):30-43. [百度学术]
俞海,黄季焜,SCOTT R,等.地权稳定性、土地流转与农地资源持续利用[J].经济研究,2003(9):82-91,95. [百度学术]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乡土重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7-28. [百度学术]
耿鹏鹏,罗必良.农地确权是否推进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J].管理世界,2022,38(12):59-76. [百度学术]
叶剑平,丰雷,蒋妍,等.2008年中国农村土地使用权调查研究——17省份调查结果及政策建议[J].管理世界,2010(1):64-73. [百度学术]
MA X L, HEERINK N, FENG S Y, et al. Farmland tenure in China:comparing legal, actual and perceived security[J].Land use policy, 2015,42:293-306. [百度学术]
罗必良,耿鹏鹏.乡村治理及其转型:基于人情关系维度的考察[J].农业经济问题,2022(10):6-18. [百度学术]
周雪光.“关系产权”:产权制度的一个社会学解释[J].社会学研究,2005(2):1-31,243. [百度学术]
WANG H, RIEDINGER J, JIN S. Land documents, tenure security and land rental development: panel evidence from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5, 36:220-235. [百度学术]
赵昶,孔祥智,仇焕广.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有助于化肥减量吗——基于全国1274个家庭农场的计量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1(4):110-121. [百度学术]
梁志会,张露,张俊飚.土地转入、地块规模与化肥减量——基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0(5):73-92. [百度学术]
毛慧,刘树文,彭澎,等.数字推广与农户化肥减量——来自陕西省苹果主产区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23(2):66-84. [百度学术]
聂建亮,孙志红,吴玉锋.社会网络与农村互助养老实现——基于农村老人养老服务提供意愿视角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21(4):22-33. [百度学术]
崔悦,赵凯,贺婧,等.水稻优生区农户资本禀赋对其耕地保护决策行为的影响——基于双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6):959-970. [百度学术]
张露,杨高第,李红莉.小农户融入农业绿色发展:外包服务的考察[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3-61. [百度学术]